高考临近 考生家长当心这些诈骗套路

发布时间:2024-06-04 18:11:04 来源: sp20240604

人民网北京5月29日电 (周静圆)2024年高考临近,在高考前后的各个时间段,都可能存在不法分子以各种手段设置的“陷阱”。人民网“求真”栏目整理了与高考相关的诈骗套路,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提高警惕。

套路一:兜售“高考真题和答案”

不法分子通过制作钓鱼网站,用发短信、贴广告、网页弹窗等方式借口出售所谓的“高考真题和答案”,一旦点击后就会以“预付订金”等名义要求受害者付款,或是借传送“样题试卷”的名义向受害者发送非法链接,套取用户信息。

【提醒】高考试题(包括副题)、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在考试前属国家绝密材料。高考命题人员的身份对外保密。按照相关规则要求,命题人员不准参加任何有关高考的补习、辅导活动,不准向任何人透露高考试题的内容和命题工作情况。同时,购买考题答案的行为本身也涉嫌违法,万万不可尝试。

套路二:出售考试作弊器

“无线耳机,隐蔽便捷”“远程输送,绝对清晰”“高级教师,保证高分”……骗子通过社交平台散布销售作弊器材信息,声称其器材可以通过高考安检,并承诺在考试过程中会有“考试高手”帮助作答,同步传递答案,帮助考生考出高分。

【提醒】高考安保措施非常严格,各考点会使用电子屏蔽器和无线电探测仪等设备来保障考场管理,并加强考试期间的网络和短信管理。按照相关处理办法,“携带具有发送或者接收信息功能的设备的”考试作弊者,其所报名参加考试的各阶段、各科成绩无效。

套路三:可以提前查分

不法分子通过短信,向考生和家长发送带有木马链接的虚拟网址,声称有“内部渠道”可以提前查分。一旦点击链接,木马病毒便会自动植入手机,获取手机内关联的银行卡等信息。

【提醒】考生和家长查分时应认准教育部门指定的官方查分网址和查询方式,不要轻易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。

套路四:谎称有“内部指标”

不法分子伪造文件、私刻印章,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,假冒高校招生人员,谎称手中掌握高校“内部指标”“补录名额”“定向招生计划”等,或谎称自己是高校或招生办某领导的熟人、亲戚、朋友,有办法“低分高录”以此骗取考生和家长的钱财。

【提醒】正规招录过程不会产生任何附加费用,凡是需要收取保证金、指标费等,都是诈骗行为。

套路五:伪造录取通知书

不法分子通过伪造虚假高考志愿填报平台,冒充高校招生办工作人员,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,让考生将学杂费等打入指定的银行账号。

【提醒】考生和家长在登录学校和教育部门网站时,要通过官网认证的链接进入,转账汇款时要通过多种途径核实账号真伪。

人民数据研究院研究员和纳表示,伴随网络诈骗治理工作深入推进、用户防范意识有所增强,但是涉及高考的诈骗套路也不断翻新,呈现出新的特点。

“求真”栏目再次提醒,广大考生和家长要提高警惕,不要轻信来自不明来源的可疑电话、短信,更要警惕所谓的“高考内部消息”“高考提前查分”等陷阱。对于高考查分、报志愿、录取结果等关键信息,一定要认准各省区市教育考试院、权威媒体等渠道。

(责编:温璐、邓志慧)